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我国用世界7%的耕地,生产了世界约25%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我国年生产粮食约6.83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487千克,但每年在餐桌上浪费掉约1350亿斤,约占总产量的11%。2020年8月份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批示,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不到一年的时间,总书记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指示精神就上升为国家法律,这在我国立法史上也是少有的。这充分说明,防止食品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仅是一项工作任务,更是一项政治任务。
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管局、人总行反食品浪费工作部署,以“安全、可口、营养、节俭”为目标,着力构建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评估和通报长效机制,在减少机关食堂食品浪费、提高职工就餐满意度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济南分行高质量履职提供了坚实的后勤服务保障。
现状
济南分行辖区18家地市级以上单位均设有机关食堂,其中5家地市中支与炊事人员签订劳务派遣合同等形式自营机关食堂;10家由机关自行采购食材原料,通过公开招标由餐饮公司仅负责加工制作的半自营半委托经营机关食堂;3家采取全委托经营方式。18家单位中,8家单位以自助餐方式供餐,5家单位以点餐供餐,5家单位自助、点餐混合供餐。除济南分行机关本级外的机关食堂均仅提供早、午餐,日平均用餐总人次4326人,其中13家单位日平均用餐在100-300人次,4家单位300-600人次,1家单位600-1000人次。
实践
济南分行在人民银行系统分支机构中率先将反食品浪费工作纳入辖区年度考核工作中,2022年5月26日印发《关于印发<山东省人民银行系统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试行)>的通知》(济银服﹝2022﹞7号),明确反食品浪费工作总体目标、评估标准及工作要求,在全辖部署开展了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评估和通报工作。济南分行坚持从源头、加工、供餐、回收、节能、监督六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着力构建用管理规范行为、用管理制止浪费、用管理培育节俭的长效机制。
(一)源头管理制度化。一是加强日常采购验收管理。通过现场考察三日询价,选择最佳供货商。二是制定9项管理标准,强化就餐全链条管理。三是建立反浪费岗位责任制,将反食品浪费工作分解到每一个岗位落实到每一位用餐人员。四是做好日常贮存管理。根据原材料消耗量设置食品流通周期,保证食材新鲜,避免食材浪费。
(二)加工过程精细化。一是实施“四色”静态和动态管理确保加工全流程安全。对食堂的生荤、生素、生水产、半成品等食材和相应的加工刀、剪子、案板等器具实行红、绿、蓝、黄“四色”管理存放,避免混用造成污染。二是提升食材综合利用率。将芹菜叶、菜花根等蔬菜边角余料加工成凉拌菜、小咸菜,实现食材综合利用率达92%,高于国家标准2个百分点。三是完善食材加工、烹饪和出品管理。响应少油少盐倡议,调节花生油、菜籽油和调和油的比例,每月人均用油成本从1.21元下降至0.78元,降幅约35.5%。
(三)供餐服务科学化。一是建立用餐人数预测制度。就餐人员通过云闪付APP进行网上预约,机关食堂根据后台数据科学安排每餐供应总量。二是积极优化菜谱结构和研发新式菜品。实现1周之内每两天菜品重样率小于50%,且每周推出1个创新菜和2个面食品种,通过提升菜品口味,减少食品的丢弃与剩余。三是提高烹饪频率改善烹饪方法。采用小锅制作或一锅菜多锅炒,按照用餐人数峰谷间段分批次少炒勤炒,避免浪费。四是推行主食小份化。馒头、糕点等主食和副食按小份制作,避免食品浪费。
(四)餐厨垃圾数字化。机关食堂委托有回收资质的济南嘉环伟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对餐厨垃圾进行运输、处置。当前日餐厨垃圾量约90.2千克,日用餐人数约753人,人均日垃圾量约0.1197千克,较实施反食品浪费管理前人均日垃圾量0.2071千克下降约42.16%。
(五)能源节约规范化。机关食堂建立水电气等各种能源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加强用水、用电、空调、低值易耗品等的日常节约管理,如严格做好“三关一闭”、对冷冻品尽量进行自然解冻、对淘洗水和蒸煮水等进行二次利用、取缔使用一次性餐具等,封堵各类跑冒滴漏,全方位杜绝能源资源的浪费。
(六)监督宣传常态化。一是加强日常浪费监督。各处室选派职工代表轮流担任反食品浪费监督员,使节约理念深入每位用餐人员;定期开展“厨房开放日”和“征集菜品”活动,提升食堂满意度。二是开展日常宣传教育。在全辖举办丰富多彩的反食品浪费宣传活动,如2022年9月举办了“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员工集体签名活动,10月举办了“世界粮食日”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和“光盘行动”等。
问题
(一)受限于经费规模,难以引入更多科技应用。当前部分地区已投入使用智慧食堂,在餐盘加装电子芯片,精准控制供餐量,减免浪费。济南分行辖区为响应过紧日子要求,当前尚不具备利用“互联网+”推进反食品浪费工作的条件。
(二)受限于就餐人数,难以推动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经测算,济南分行安装餐厨垃圾就地化处理设备总价值约50万,日用餐人次约750人,产生的日餐厨垃圾数量约40千克,回收餐厨垃圾量节约成本较安装成本差距较大,目前还不具备建立处理系统的条件和设备保障,无法进一步开展餐厨垃圾绿色循环利用。
(三)在持续宣传下仍有部分职工存在浪费行为。济南分行机关食堂人均食品浪费数量为15.3克,浪费系数约为0.11,符合人民银行总行浪费系数不得高于0.35的要求。但人均食品浪费量较中央国家机关6部委平均值13.49克高出13.42%。经监控和实地走访发现,部分年轻职工、外聘职工浪费较为明显,且存在不合口味食品浪费严重现象。
对策
提高膳食服务水平。根据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研究,约60%的受访者就餐时更看重菜品好不好吃,约30%的受访者更关注菜品是否丰盛是否经常更新,近10%的受访者关注菜品质量是否令人满意。部分职工打餐后存在口味预期偏差,如太辣或不合口等导致剩余,因身体原因忌口高油高脂食品导致剩余。因此组织职工代表开展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活动,征询干部职工关于菜品种类和质量的意见建议,根据建议每日饭菜坚持荤素搭配、科学膳食理念,定期科学调整菜谱,满足广大干部职工用餐需求,使职工愿吃、爱吃可有效减少食品浪费。
建立适当奖惩机制。机关食堂就餐人员流动性低,多为熟人,采取适当方式进行曝光对制止干部职工的食品浪费行为效果显著。对光盘行动的职工给予酸奶等小奖励,进一步引导简约适度风尚。
合理追求信息化。在当前用餐人数规模及厨余垃圾基数下,应适度投入智慧化用餐软件,对各类数据可视化分析。但应处理好“硬件投入”和“反对浪费”的关系,避免出现“节约资源不节约费用”现象。应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措施防止和减少食品浪费,避免追求过大夫信息化、智慧化而产生新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