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省机关运行保障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的通报

发布日期: 2022-09-14 18:17

各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各试点单位:

为进一步提升机关运行服务保障效能,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2021年6月,省机关事务局从全省遴选了12市、26(市、区)38家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围绕集中统一管理、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后勤服务社会化3个项目,开展了为期1年的全省机关运行保障试点工作。试点期满后,20228月1日-12日,省机关事务局省标准化院组成联合验收组进行了视频验收。验收组一致认为,各试点单位高度重视,立足本地实际高点定位、高标推进,采取有力措施,深入开展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各项任务指标均符合评估验收标准,38家试点单位全部通过验收。现将关情况报如下:

组织有序,保障机制有力有效

各试点单位从强化组织领导入手,普遍成立了试点领导机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牵头抓总,分管负责人靠上抓,统筹推进试点工作。其中,寿光市、阳谷县、宁阳县等试点单位成立了由本级党政分管领导任组长的试点领导机构。多数试点单位能够积极争取支持,试点工作获得了本级党政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的批示;主动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建立了跨部门沟通会商机制,进一步推动试点工作开展。各试点单位基本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制定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绝大多数试点单位安排了工作经费。其中,济南市、青岛市、东营市、日照市等多家试点单位,申请了试点专项经费,为试点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各试点单位强化宣贯培训,召开试点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组织举办各类培训宣讲,积极利用多种渠道开展宣传贯彻,为推进试点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多措并举,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一)集中统一管理试点各尽其能。各试点单位认真梳理职能定位,以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形式,明确本级党政机关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职责,推动管理保障由传统的分散式、经验式、粗放式保障向集约化、科学化、精细化的转变,初步形成了权责更加清晰、运行更加顺畅、保障更加有力的集中统一管理局面经费资产管理方面,通过加强职能建设强化资金管理统筹资产调配使用,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其中,肥城市将72个市级机关一级报账单位中的37个单位纳入集中统一管理,管理预算资金4.3亿元;寿光市通过研发智能钥匙柜调度终端,为跨部门公务用车协调、使用、归还等提供了全智能化统一管理服务;临沂市罗庄区取消区直党政机关一般公务、行政执法用车运行费用,相关经费集中列支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预算,实行车辆集中租赁管理、统一调配使用。保障方式方法方面,通过运用标准化、信息化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夯实集中统一管理根基。其中,济宁市运用新技术,开设智能无人超市、应用智能机器人运送物资;东营市东营区推动合同能源的项目化应用,采用PDEC筹划-决策-执行-检查项目管理模式,有效降低机关运行成本;阳谷县探索将应急物资生产设备、生产商、相关领域专家同步纳入“公物仓”管理的新模式,加强了应急保障能力;威海市、滨州市、邹城市发挥标准化支撑引领作用,积极建设标准体系,促进管理保障水平提升

(二)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试点各具特色。各试点单位积极会同市场监管局、工信局、大数据局等职能部门开展工作,并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在标准制定、信息系统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进一步健全完善标准体系,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主动对接应用“山东省智慧机关事务平台”,不断推动标准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标准化建设方面,各试点单位普遍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规范,建立完善业务标准体系,累计出台各类地方标准、内部标准600余项。其中,青岛市引进“SOP”标准作业程序管理模式,将工作细化、量化,推动标准的贯彻实施;郯城县建立起“业务标准+信息化标准”的标准化体系和“1+3+N”的信息化工作体系。信息化建设方面,试点单位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机关事务领域的协同共享、智慧管理、创新赋能作用,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其中,济南市建设“智慧餐厅”,可实现无感支付、营养分析等功能;日照市建成公共机构废旧商品回收管理平台,对回收企业、回收品类、回收服务、收运过程进行全过程管理;宁阳县开展能耗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应用NB-iot无磁远传水表,可实时采集高精度用水数据。

(三)后勤服务社会化试点各有所长。各试点单位通过认真梳理后勤服务事项,明确服务内容标准,建立监督考核机制,不断提升后勤服务社会化水平,基本构建起由机关事务部门统一管理、各部门日常负责、后勤服务通过市场化方式供给的机关运行保障新格局。购买服务方面,各试点单位能够积极推动“办后勤”向“买后勤”“管后勤”转变,后勤服务社会化率均达80%以上。其中,烟台市蓬莱区开展前瞻性保障,与设备供应商、工程单位达成合作,满足低频服务保障需求;德州市、广饶县、微山县、单县坚持优中选优,严格推行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定供应商。监督管理方面,通过积极健全监管机制,细化监管内容,强化考评反馈,推动监管落实落细。其中,济南市历下区建立了“点、线、面”监督管理机制,开展精细化管理;青岛市市南区将网格化管理引入后勤服务监管,提升监管质效;德州市陵城区建立了“三线上”监管考评反馈模式,提升了监管效率;蒙阴县、邹平市开展“互联网+机关事务”建设,打造智慧监管平台;潍坊市潍城区、乳山市、平邑县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用技术手段加强服务监管;青岛市李沧区、济南市莱芜区、淄博市临淄区、巨野县制定了详尽的监督管理制度,确保监管全流程、全覆盖合作创新方面,各单位积极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力量,在制定标准、延伸服务、加强监管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后勤服务改革深入开展。淄博市与市物业管理协会合作,共同制定服务内容和考核标准;潍坊市、烟台市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不断改进提升工作;临沂市统筹本级与蒙阴、平邑两个试点县共同与省标准化院开展“社会化+标准化”合作,建立完善标准体系。

示范引领,整体效能持续提升

各试点单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开展试点工作,节约了行政开支,提升了保障服务效能。推动集中统一管理,有效提升了办公用房的综合利用率,推动了公务用车各项费用持续下降,公共机构水电气等能耗指标均实现同比减少,机关运行成本不断降低。如东营市采取“两定一竞”市场化运作模式,完成“两系统、三平台”信息化建设项目,累计节省财政资金1236万元。开展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建设,对业务系统进行数据整合、业务流程整合和服务整合,主干业务基本实现了“一张网”管理和“一网通办”。如梁山县建设了“办公用房、国有资产、公物仓”三位一体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公物仓资产全网链智能化管理。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工作,通过建立竞争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健全考评体系等手段,将车辆租赁、安全保卫、餐饮服务、物业服务等服务推向市场,后勤服务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如滕州市通过与市水发集团合作,利用基坑水置换部分养护、清洗用水,有效节约了水资源。试点期间,各试点单位管理保障服务对象满意度普遍在95%以上。

总的来看,各试点单位积极探索、主动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经验做法,试点工作成效明显。下一步,各试点单位要进一步总结、提炼典型试点案例,持续强化试点示范引作用,全面深化机关运行保障试点成果应用,以试点成效保障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机关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现代化水平

 

附件:全省机关运行保障试点验收通过单位名单

 

 

 山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2022年913


附件

 

全省机关运行保障试点验收通过单位名单

 

项目

试点单位

集中统一管理试点

东营

东营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潍坊

寿光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济宁

济宁市机关事务中心

邹城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泰安

肥城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威海

威海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临沂

罗庄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聊城

阳谷县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

滨州

滨州市机关政务保障中心

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试点

 

济南

济南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青岛

青岛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东营

东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济宁

梁山县机关事务中心

泰安

宁阳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日照

日照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临沂

郯城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后勤服务社会化试点

济南

历下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莱芜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青岛

市南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李沧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淄博

淄博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临淄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枣庄

滕州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东营

广饶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烟台

烟台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蓬莱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潍坊

潍坊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潍城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济宁

微山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威海

乳山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临沂

临沂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办公室

蒙阴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平邑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德州

德州市机关事务保障中心

陵城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滨州

邹平市机关政务保障中心

菏泽

单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巨野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